文章目录

小时候,家里人对我的教育是比较传统的,从小就要求我背诗词,从“床前明月光,疑似地上霜”,李白《静夜思》这种简单的五言绝句,到张九龄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的《望月怀古》。长大一点,也就接触一点关于四书五经的知识,从《论语》里面的一句一句的闹着玩,慢慢地也被讲解了一些《大学》里的知识,毕竟《大学》是四书里面最短的。

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….”慢慢地背着,随着上学,这些记忆在脑海里一点点地在淡化。由于对于线代科技比较着迷,对于古代找一套可以说早就兴趣不大。只是在看电视的时候,偶尔才会由于剧中人的台词激起自己的一些回忆。

回来又有一次听到“君子必慎其独也”是在某一次寒假和家人一起看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的时候,纪晓岚想看别人的信,然而自己又是一个读书人,矛盾挣扎了很久以后,最后就以一句“君子必慎其独也“忍过去了。这是我第一次可以说是亲眼目睹了“慎独“的力量,也是“修养“的力量。

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“依法治国”的社会,什么都在以法律为标准,可是我们的法律却解决不了社会上道德失范的问题,解决不了法律之外依旧比较重要的问题,法律决解不了“人心冷漠,见死不救”,法律解决不了“不孝敬父母”的问题,法律也解决不了“唯利是图”的问题,法律也解决不了周围的同学因为整天打游戏而将来毕不了业,找不到工作。某种意义上法律是一种“他制力”,自我修养是一种“我制力”,能对我们自己负责的,最最关心我们生活的肯定是我们自己,而不是别人。对于我们起到的约束力法律虽然看起来很具有“强制性”,但那只是它作为一种“制他力”,而不是“他制力”。所以,自我修养才是离我们最近的,对于我们起着更大作用的一种规范。

宋儒朱夫子给我们的“八条目”里面很重要的东西有一个就是“诚意”,当然之前其他的“格物、致知、(诚意)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也都是很重要的。

自我修养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“诚意”也就是自己不要欺骗自己,很早之前我们就讲除了“你知我知”之外还有“天知地知”,许衡在被人讥讽的时候仍以自律之心坚守内心准则道出了“梨虽无主,我心有主”。做事的时候,要怀着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心态。以前我们小的时候,老师或者其他人在不好好学习的时候总会问我们,是给自己学习还是在给我们的父母学习,以此来督促我们。而当现在我们的老师离我们比较远的时候,我们又如何来督促自己。

慎独,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。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,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,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。慎独,其实就是“慎心”,要诚其意,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,靠“心”把持住自己——不管是酒色财气,总归“吾心有主”,不为所动。慎独,其实就是“慎始”,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,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,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?慎独,其实就是“慎终”,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”。意思是说,当事情结束时,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。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,就不会离经叛道,要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。
“礼”不一定还是当年的那个礼,但是我们的“慎独”依然还是那个“慎独”。

文章目录